民风习俗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民风习俗 > 民风习俗

我在阿富汗风雨十年 时间:2019-10-26

自序 

       实际上每每想起在阿富汗扎根立业的流逝的那些时光,心情就象手里握着的这杆由于质量差而书写不流畅,变得沉重的原子笔一样,沉寂紧缩,有一种冰刺的感觉。不要看那个时候依依异常坚强,那是他知道既选择这个充满动荡、已知少、未知多的地方,就意味着无尽的风险在等待他面对。时过境迁的现在,虽然依依被厉炼的更坚强,在每个人生极限上挑战自我和识储量都有收获,但回首那段岁月,却千肠百回,思绪万千,再不愿任何的景象进入自己的脑海,宁愿埋葬这段记忆,也因此这段经历差点与我们失之交臂。今天得以见到这段故事,也算与看到这段文字的朋友心有灵犀吧,同时依依要在此感谢在不同阶段支持过他的同胞和朋友。

       依依是不同生活的感受者,挑战过一个接一个的艰险,拒绝过不算少的诱惑,由于他仍将继续他的选择,很多只能谈谈而不可在此记录的内容就让它遗憾的假以时日吧,我们目前只能分享他这段经历的十之一二,也算对阿富汗管中窥豹了。

      有才子写作一发不可收,一天上万字或者几千字,但这段经历却因为是真实生活的凝练,就只能象绣花一样每天一段一段的艰难向前爬行。

“万事开头难”“创业难”都说的是想做成一件事的艰辛,特别是想做的事还没有眉目,还在成与不成两可之中,谁也不知道在预想期内,甚至预想期以后都不知道可否成功时,这种难就无时不刻无处不在了。

初到阿富汗3.JPG

       先不说通常都会遇到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、经验、环境,单说身边的人吧。你想做事就得用人,用什么样的人呢?当然志同道合的是最理想的了,但未必你运气就出奇的好,总是要你一边做事还要教你所用的人学会做你想让他做的事。即便这个过程也是不顺利的,因为大多每个人都想自己是很会做事的,并不比别人差。所以这个时候你用的人就像很不顺手的工具,只能边修边用,凑合着用,忍耐着用。生活也一样,你要节省开支就得避免浪费。身边的人们可不这么想,他们准把你想成一个黑心的盘剥者,虽然你这时还没有任何收益,有的只是投入和风险,没人管。他们不吃的东西你要吃,他们不用的东西你要用,你要不吃不用就只有看着他们扔掉,甚至他们不管你用不用只要他们不用就随手扔掉,你也不能说不高兴,因为你此时还需要有人在你身边一起工作,你还没有实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你的事业。此时的你比员工难多了,说你是老板,更多的原因是你不管多难也要按承诺按时开出工资来,至于难,那是你的事,与我何干?别指望有人分担。只有你致亲的人心疼你的劳苦和无助,时常劝你算了吧,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能过恬淡生活。令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者谓我何求?”这句{诗经}上面的话跃上心头。要知道想登高的人才寻找挑战,挑战就意味着艰险,但不一定都能走到艰难的另一端,那被称作彼岸。

      当然事情还有一个端,那就是人们眼中的成功。等你实现了理想,做成你想做的事了,人们看你的眼光也就变了。不用给周围的人解释你想做什么,为什么要那样做,因为所有的人似乎天生就知道你做的就是对的,从心里上都感觉对你服从是对的,而且尽力去理解你。很多时侯还会义务的心甘情愿的给周围人讲解,讲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。这个时候,一切都一帆风顺、水到渠成,办什么事都容易起来了,你也就有了所谓的“魅力”,能“避邪”了。这是一个赢者通吃、胜利等于全部正确的时代。

 

初到阿富汗.JPG

 

一段和朋友的对话。

朋友:把在阿富汗的十年,直接写成就是奔青金石去的,对你回国创业有帮助;

我:想法很好,只是去的时候还不知道阿富汗青金石的价值;

朋友:现在不是知道了?你说你去的时候就知道,谁能证明你去的初衷?

我:那不成革命史了?

朋友:这个过往是真实无误的,现在又全力的在介绍阿富汗青金石的面貌,实在应该画龙点一下睛;

我:哦

       其实依依在阿富汗工作生活的10年,是原汁原味的10年,有极其丰富又差异很大的经历,这绝不是一个企业、一个项目、一个资源能囊括的。就算是回国创业会继续做的青金业务,也是依依在到阿富汗以后,才接触到的,根本意识不到对将来所产生的影响。

初到阿富汗2.JPG

 

 本文写于2010年   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